首页 >> 校情纵览 >> 正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记湖州新世界外国语学校校长徐飞舟校友

[日期:2011-12-13]   来源:   作者:   阅读:[字体: ]

  题记:徐飞舟给我的印象是秀逸端雅、爽直多才,这并非溢美之辞,从县属中学校长到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再到现在这所十二年一贯制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校长的经历,凡是接触交往过的人,都会对她产生类似感觉,难有例外。
作为校长,徐飞舟的成功无疑让人惊叹。这个中文系毕业、没有系统学过管理学的小女人,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内,却把一所风雨飘摇、前途未卜的学校,打造成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知名学校。但徐飞舟更让人心仪的是她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浓浓的女人味。她善良,宽容,平和,对生活的理解始终简单而精致,对员工对学生的爱始终出自于一种天性,不刻意为之,却自然而然流露着。
  真情如歌
  在新世纪,很多骨干教师、名师大都是冲着徐飞舟个人魅力而汇聚成了一个和谐团结战斗力特别强的集体。他们中有省特级教师、省功勋教师、杭州市的教坛新秀以及省英才青年等等,像原爱山小学校长张晓英,特级教师邵起凤,退休后在新世纪一直开开心心工作了十年。像省功勋教师赵士宏、杭州市教坛新秀吴建荣、省英才青年费根华等,他们来到新世纪后,哪怕工作再累,却从来没有一个人有抱怨情绪或者产生后悔心理。徐飞舟也引以为自豪的是,她在新世纪当校长十年,以自己亲切随和、不贪不占不傲的形象缔造了一支心甘情愿为新世纪竭尽全力奉献才华和心血的教师队伍。
  许多的老师,为能融入这样的集体而深感欣慰和自豪,对自己的校长由衷地钦佩:“我深切地感受到徐校长管理学校的美丽‘风景’。每次回到家里,和家人说起徐校长,总是笑骂自己的无用 ……人到中年,我这个平时比较冷静不太容易激动的 人,却被徐校长三言两语就弄得心潮澎湃,甚或热血沸腾。这大概就是徐校长的人格魅力所在吧……”
  语文老师蔡明明在《我的师承》中这样写道:徐校长才华横溢,曾经是语文老师和市教研员的她,文字功底相当深厚。她常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教师要有正气、大气、底气和灵气。”……言语中带着一种永难忘记的韵律和思想,这就是器宇非凡的教育家风范。在我来新世纪的第一年我就懂得了什么样的教师才能叫做好。对于她——我们何止是尊敬,我们爱她。她对教学的把握,对教师的引导,对学校的管理,在我眼里是无人可比。一个人能对教育,对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做出这样的追求和贡献,也算不虚此生。
  徐飞舟把对教育的挚爱化为生命情愫的自然流淌,将活生生的教师生命常态、教育幸福,氤氳成粉色的柔软与细腻。从父母之恩到夫妻之爱,从亲子之情到朋友之谊,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时刻关注教师的内心体验和幸福指数,让教师生存得更健康、更美丽、更高贵,把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落实在最具人道主义的现代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中。她读懂了人性,读懂了“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道理。她明白每个人内心里都存在着一种被欣赏被尊重被呵护的渴望,这大概也是“杯方水方,杯圆水圆”的最普通道理吧。
  种桃种李种春风
  “孩子的心就像春天的泥土,播什么种子发什么芽 ”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徐飞舟眼里最美丽的风景永远是孩子。新世纪现已有58个教学班,2400多名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年级的都有。看着这些从七、八岁到十八、九岁青春勃发的2000多个孩子,徐飞舟自然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她说学生在学校,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所以除了给孩子以知识,老师们更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培养他们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尽可能拓展孩子的思维,让每个孩子都意识到自己很棒,要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他经常对教师、对家长、对学生这样说:学校教育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够改变人生的宽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够改变人生的终点。一个孩子的成长,对学校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甚或千分之一,但对家长来说就是百分之一百。对学生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都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徐飞舟对新世纪学校的老师们提出的要求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把每一堂课上成精品课”。而在班级管理上要严格奉行“严而有格,宽而有度,齐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方针。因为这些,新世纪的老师们从单纯的“教书匠”逐渐向“教育家”转变,纷纷创设出个人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学校的特色教育也因此在省内声名远播。
  走近徐飞舟,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天生适合搞教育的人,她开朗的性格,坦率的言语,以及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浓浓爱心,还跟孩子一样。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老,当她走进孩子们中间,孩子们也永远会把她当作一个大朋友,所有的成长过程中的快乐或烦恼都会愿意与她分享。“在我心里,徐校长一直是那么地勤勤恳恳,对工作认真负责,每天6点40分之前就到校了,晚上总要到我们安静地上完晚自修才放心离开,她对老师学生都十分和蔼可亲,她是最出色的女性代表。你常常可以看到她与同学、老师一起打乒乓球、羽毛球,和大家一起用餐、一起开心地聊天,她和我们一直是亲密无间的朋友”。这是一位叫徐笑凡的同学在日记中写的一段话,表达了一个孩子在这所学校生活学习的真实感受,也是一份发自内心的感动。
  徐校长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杰出管理才能,使我们对教育岗位充满热情。她常说:“好的有文化的监狱可能是一所好的学校,坏的无文化的学校比监狱更坏。”“要想真正让别人心中点头,还是人品、学识、气度、胸襟和才华。”“ 要给他人阳光,首先你心中必须拥有阳光”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不爱孩子,那就去另找一份工作,决不要去当老师,在学校里混饭吃。”徐飞舟特别欣赏这段话。“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徐飞舟说教师工作中所包含的神圣性和其间享受到的巨大欢乐,也许仅次于造物主。一个个幼小的生命交到教师手里,无异于是把一棵棵小树苗交了过来,他们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要看老师们究竟给予了多少呵护和心血。
  女人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现代社会里,到底什么样的女人才能让人打心眼里佩服、欣赏,并忍不住想效仿呢?事业有成当然值得羡慕,但如果事业有成,却丧失了一个作为女人的特性,那么再强大,我想人们还是无法认同的。世界之美,在于有山有水,刚柔并存,而上帝造人,有男女之分,生命的繁衍当然是一个原因,但他又同时赋予男人阳刚的品质女人柔媚的天性,最大可能也许还是为了创造一份阴阳协调的美丽吧。
  徐飞舟显然也同意这样的观点。采访中,她一再提醒我,女人就是女人,永远不要太男性化。千万不要把她写成个女强人式的人物来看,她说生活中人们一听到女强人三个字,似乎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一个强悍精明类似于男人那样的形象,她可不愿意让自己跟这样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在我心目中,徐飞舟始终是个很纯粹的女人,而且她身上的女人味,比很多女人更浓、更经得起回味咀嚼。
  老师们说,她经常在教师大会上跟老师们侃侃而谈:要像蚂蚁般辛勤工作,要像蝴蝶斑灿烂生活。她希望女老师们化点淡妆,始终保持端庄优雅,活出精致活出婉约活出生命的质量来。
  徐飞舟也确实是个很懂生活情趣的人,她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副神采飞扬又云淡风清的样子。她有许多在巴黎、伦敦拍的照片:有时一袭黑色长风衣一条大红围巾耀眼夺目,有时一套得体的职业装又显得端庄大方,办公室里她与爱尔兰女总统玛丽.麦卡利斯的合影,我觉得她的气质与这位女总统相得益彰。她爱旅游,喜欢看书,能写一手优美的散文,得过很多次各种级别的散文大赛奖项,为了给老师们作个榜样,她带头写起了论文,几十篇论文在省市获奖。
  最近捧读她的《化蛹为蝶》,便成了对她这一美好印象的最新诠释,乃至延伸。《化蛹为蝶》是她撰写的一部教育文集,分德育、教学、管理、教论、纪游、杂记诸多篇章,内容广博,文采斐然。缜密的理性思考与奔放的形象思维水乳交融,就像她秀美的外表与端雅的气质如影随形,直率的个性和智慧才情浑然一体。在这本并不太厚的集子里,新鲜精辟的意念遍布于  字里行间,让我在紧迫而有限的阅读中时时感到惊喜,是那么难能可贵。
  她是个才艺出众的人,不仅著书撰文,同时她对书法也颇有心得,是湖州市女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她办公室里高挂着的“氣若幽蘭“四个字就是她自己所书,字体飘逸清秀,柔媚又不失大气。
  徐飞舟真的是一个让人感动的人,她用自己的真心,用自己的真情付出,赢得了师生的钦佩。气若幽兰品行高洁,把母亲般的爱给了她教过的每一个学生,她以美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善良的种子……
  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所好学校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我也终于彻底不接受莎士比亚那句名言所表达的思想: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因为在新世纪的每一个人都在经受着思想的洗礼,这种力量多半来自他们的女校长。她以最强有力的语气,用渎神的非基督教形式陈述真理,令我们许多人敬畏不已,但她又是那样通情达理,和蔼可亲,潇洒自然,她像所有的喜欢戴围巾的女人一样充满母爱的人性光辉。
  2010的春假团拜会上徐飞舟校长激情满怀地说:新世纪十年,是她最感幸福最有成就感的十年。因为领导的信任让她十年顺风顺水,老师们的支持让她得心应手。她感受到了来自亲人无私无怨的亲情爱情,同事朋友们赤诚真挚、无间无隙的深情友情,
  徐飞舟说,女人是世界上一道很美丽的风景,作为女人,应该对上苍赐予女人特有的温柔,精致、善良、母性心存感激,并尽力将它们演绎得尽善尽美。她旺盛的工作热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优雅的审美情趣,朴素而丰富,淡泊而深沉,表现出一个知识女性和平凡母亲的灵逸而厚实。
  心中有爱,腹中有诗,目光关注千家万户的未来——这样美丽的女人守护着神圣的杏坛,这世界难道还不让我们更多一份热爱?不生出更多一份希望吗?


(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供稿)



  本刊编者按:徐飞舟,1981年7月毕业于母校(高师专修班)中文科。现任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现为浙江省中语会常务理事,湖州市中语会副会长、湖州市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发表理论文章20多篇,与人合作专著3本,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课题一二等奖,其中与浙江大学合作的心理健康课题论文获全国一等奖。



(摘自嘉兴学院《校友》2011年1月号总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