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档海拾贝 >> 正文

嘉兴当年赴大兴安岭知青向市档案馆捐赠知青岁月材料

[日期:2017-11-01]   来源:   作者:   阅读:[字体: ]

  本报讯 锛斧、锯子、衣服、水杯、照片、书信……10月30日,纪念嘉兴知青赴大兴安岭林区47周年座谈会暨捐赠档案实物史料活动在嘉兴市档案馆举行。50多名赴大兴安岭林区支边的嘉兴知青,将珍藏了数十年的近300件档案实物史料现场捐赠给嘉兴市档案馆。
  47年前,嘉兴600多名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东北大兴安岭林区,为建设北大荒奉献青春年华。时至今日,65岁的徐国庆依然清晰地记得47年前离开嘉兴的那个傍晚。“那是1970年11月6日,带着统一发放的棉衣、棉被,我和其他知青一同踏上了北上的火车。经过6天6夜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千里之外的大兴安岭林区。”徐国庆回忆道。他们也是首批远赴大兴安岭林区的嘉兴知青。
  当天,他带来了和妻子一同整理出来的近10件实物资料来到了嘉兴市档案馆。“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本工作证,这是我和爱人在大兴安岭拍的结婚照,这是我在大兴安岭林区工作时的第二件羊毛皮大衣,一直舍不得穿,今天也拿来了。”徐国庆介绍说。在大兴安岭林区支边的9年时间里,他收获了爱情婚姻,也收获了丰厚的人生经验。支边岁月里养成的不怕苦、不怕累的习惯,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身上。
  算盘、粮票、豆制品票、奔赴边疆通知书、边境地区居民证……64岁的戴燕华也将她珍藏数十年的10多件“宝贝”带到现场,在桌上铺得满满当当,准备全部捐赠给嘉兴市档案馆。“1970年11月,我们一群知青来到大兴安岭林区,修路开山,一待就是9年。”戴燕华表示。9年间,她在林区做过工人,也到商场当过营业员。虽然时间已经过去40多年,但她依然记得当初经历的一切。“把这些物品捐赠给嘉兴市档案馆,希望被更好地保存下来,让我们的下一辈、下下一辈能够通过它们去了解当年的历史。”戴燕华表示。
  “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是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缩影。档案工作就是通过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这些历史记录,从而维护和延续社会的记忆功能,确保历史记录的真实性、连续性。”嘉兴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捐赠档案实物史料活动,既是留存历史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也为广泛地利用知青档案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更是知青支持参与档案事业的一次实际行动。
  据统计,此次活动中,50多名知青共捐赠了近300件档案实物史料,其中,实物26件,老照片近200件,证书、奖状等档案资料80余份。“当年赴大兴安岭林区支边的知青,如今年纪最小的也有60多岁了,他们是当年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他们手中的档案实物史料更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这段历史。”该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为保存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记忆,嘉兴市档案馆还将对一些知青进行口述历史专访,并赶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实地收集整理相关档案。根据征集到的档案和了解到的情况,嘉兴市档案馆拟编辑出版一本相关画册,计划在2020年与广大市民“见面”。


    (2017年11月1日嘉兴日报第5版城事版 ■记者 耿俪洳 张 帅 通讯员 李持真 标题为转载时所加,原标题:近300件档案实物史料捐赠进市档案馆 留存嘉兴知青建设北大荒的记忆 )

分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