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档海拾贝 >> 正文

校友沙文汉与他的历史学著作《中国奴隶制度的探讨》

[日期:2014-06-06]   来源:   作者:   阅读:[字体: ]

沙文汉(1908.1-1964.1.2),宁波鄞县(现为鄞州区)沙村人。原名沙文沅,字文舒,化名陈元阳、张登。早年考入宁波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半年后(1921年)转入鄞县县立甲种商业学校,1926年暑假毕业。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沙文汉入党后,曾赴苏联莫斯科列宁学院深造,攻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长期在上海、江苏和浙江一带从事革命工作。1954年12月担任浙江省省长兼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部长。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年底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身处逆境中,仍坚定信念,埋头历史研究,撰写了长达7万字的《中国奴隶制度的探讨》一文。1964年1月2日在杭州病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昭雪,1982年11月中共浙江省委给他彻底平反,恢复党籍,恢复政治名誉。

《中国奴隶制度的探讨》一文,直到1983年才在《浙江学刊》发表。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198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经过校订后,出版了单行本。

《中国奴隶制度的探讨》虽然是沙文汉仅有的一部历史学著作,是他在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在杭州保俶塔下一间简陋单身宿舍里撰写的。据沙文汉1959年在给夫人陈修良(当时正在嘉兴县曹庄公社下放劳动)的信中说:“我已经不能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了,只好去研究死人的政治——历史,或许可以借到史料。”就这样,经过数年努力,沙文汉终于完成了这部历史学学术著作,也是他一生仅有的一部历史学学术著作。

沙文汉善于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创见。他认为中国奴隶制度既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具有它本身的一定特殊性。判定奴隶制的主要特征是人身是否被完全占有。进而认为研究中国奴隶制度的分期问题:“奴隶制特点不搞清楚,则各个时期的社会性质、特点,也必然搞不清楚,从而分期也无从谈起。”同时沙文汉对古代文献,尤其是甲骨文有自己的研究,认为“众”和“众人”是商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而“人”则用于战争。两者有区别。对于古书,沙文汉同样不迷信,认为《商君书》很可能为后人托著,并非真是商鞅所作。如此严谨的治学态度,无意有效保证了《中国奴隶制度的探讨》的学术品位。

《中国奴隶制度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商代肯定地是奴隶社会;二、周代奴隶状况;三、关于彻法与井田制;四、周代奴隶制的发展与崩溃;五、中国奴隶社会的特征;六、初民生活与奴隶制特征的关系——试论奴隶制特征的远因。从以上内容可见,沙文汉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化古代社会的认识,认清历史发展规律,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其追求真理,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继承。

(供稿:顾介)

2014年6月4日

分类列表